l地方经验做法
山东省:三严三确保 坚决守牢煤矿安全生产底线
黑龙江省:加强煤矿灾害治理 提升防灾治灾水平
云南局:全面体检 标本兼治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宁夏局:强化煤矿安全风险常态化分析
l典型案例通报
陕西省照金煤矿“6·30”较大顶板事故案例
山东省:三严三确保 坚决守牢煤矿安全生产底线
山东省能源局坚决扛牢“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政治责任,突出“三严三确保”,坚决牢牢守住煤矿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严控重大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有效。每季度组织对全省煤矿重大安全风险进行会商研判,四季度已辨识重大安全风险1281项,并发布重大风险预警信息,督促逐项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针对辖区冲击地压灾害严重状况,省能源局会同国家矿山安监局山东局组织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知名防冲专家,对全省冲击地压矿井开展全覆盖“双专双查”,共辨识重大风险区102处、较大风险区163处,划定禁采区86个、缓采区57个,调整开拓布局、采掘部署等141处,提出风险预警274条。
二是严格开展综合督查,确保监管高压态势。省能源局会同山东局、省应急厅成立4个综合督查组,开展矿山安全生产综合督查,重点检查三年行动治本攻坚、十五条硬措施、“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安全大检查、打非治违等工作落实情况。省级督查组共督查15个地市、28个县(市、区)、47处矿山企业,查处问题隐患475条,其中重大隐患3条,全部落实整改责任。
三是严抓智能化建设,确保本质安全提升。围绕减人、提效、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升年活动,推动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矿井全系统延伸、由省属煤矿向市县属煤矿拓展,2022年建成付村、东滩、鲍店、唐口、赵楼、郭屯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截至11月,山东省已有74处生产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占全省78.72%,其中,省属煤矿39处、占总数52.70%;市县属煤矿35处,占总数47.30%。现有智能采掘工作面167个,占采掘工作面总数的36.54%;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6个,占采煤工作面总数的62.70%。
黑龙江省:加强煤矿灾害治理 提升防灾治灾水平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国家矿山安监局黑龙江局联合黑龙江省煤管局印发《关于加强黑龙江省煤矿灾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就做好煤矿重大灾害治理明确“九个到位”要求。
《通知》明确,一是煤矿企业对风险与隐患定义理解要到位,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构建持续有效的双重预防机制。二是煤矿灾害参数识别要到位,强化地质保障作用,准确测定瓦斯、冲击地压等各类灾害技术参数。三是灾害防治设计要到位,坚持“一矿一策、一灾一策、一面一策”,科学规划,确保设计合理、执行有效、效果达标。四是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要到位,以保证巷道类、钻场类、设备设施类治灾工程质量,推动治灾取得实效。五是灾害防治措施落实要到位,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治灾措施落地见效。六是灾害防治效果评判要到位,完善评判制度,规范评判流程,规定评判依据,做到真实可靠、过程可溯,对涉嫌评判造假、触犯刑法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七是灾害防治程序执行要到位,建立健全各项治灾工作作业流程图表,深入分析施工作业时可能出现的灾前预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八是技术管理体系建立要到位,确定识别各类灾害参数制度,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准确测定灾害敏感指标和临界值。九是监管部门监管责任落实要到位,稳经济、保供应,要遵循安全生产规律,不能盲目下任务、扩产能,对灾害严重矿井采取督导帮扶、“开小灶”等方式,推动防灾治灾水平提升。
云南局:全面体检 标本兼治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4月至10月,国家矿山安监局云南局联合省能源局对全省正常生产、正常建设、检修煤矿开展全面安全“体检”,严格执法、服务指导、标本兼治,持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明标对表、分类施策。云南局牵头编制《云南省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方案》,分别明确正常生产、建设、检修“三类”井工煤矿检查内容、检查主要资料及方法、检查依据等,并结合全省实际和煤矿状态制定了相应检查清单,将安全“体检”内容细化为22个方面562项。云南局牵头负责对曲靖市等区域内101处煤矿的安全“体检”,省能源局牵头负责对昭通市区域内29处煤矿的安全“体检”,两局共组织8个“体检”执法组,聘请湖南、四川等地40名专家参与检查,逐矿明确牵头单位、参加人员,对标对表开展“体检”。
二是加强联动、同步推进。建立煤矿全面安全“体检”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体检办”,实施“体检”执法情况每日调度统计和通报制度,统筹推进“体检”工作,向国家局呈送简报13期。对查出的2917条事故隐患,每月“点对点”移交州(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督促整改落实,并抄送省安委办、当地政府办和国有煤矿上级公司;全面“体检”完成后,汇编全省“体检”煤矿隐患和问题清单,督促煤矿认真填写问题清单和“五定表”,在井口、办公楼进行公示,同步推进隐患问题整改。
三是严格执法、注重实效。结合“体检”发现的问题,云南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强化严格执法的通知》,对2018-2021年监察执法查处的3191条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违法违规行为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出前20名,对今年以来监察执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前10名的一律按上限实施处罚,对11名至20名的一律按法定罚款幅度内最高罚款额的70%实施处罚。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六假”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从严从重处罚。“体检”期间,两局对发现的481条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责令停止建设1矿次、停产整顿5矿次,实施行政处罚2480. 54万元,平均单矿罚款19. 08万元。将“体检”执法中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发送给全省煤矿企业负责人、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和“体检”执法工作组人员,充分发挥“处罚一矿,教育一片”的作用,通过警示和震慑,倒逼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累计发手机短信23万余条。
四是服务指导,坚定信心。各“体检”执法组按照煤矿转型升级工作要求,紧盯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充分利用专家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指导煤矿优化生产系统,对发现的2917条问题隐患逐一讲解,指导企业提升煤矿安全基础和管理水平。云南局组织红河州4家井工煤矿企业、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员到宣威市宝达煤矿学习大倾角煤层液压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技术,用心指导煤矿,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省能源局组织供电部门与煤矿企业面对面沟通洽谈双回路建设工作,搭平台、说问题、出实招,积极推动解决供电不可靠的老大难问题。坚持“逢查必问、逢查必考、逢查必究”,针对煤矿主要灾害类型,现场考问职工日常培训、警示教育情况和应知应会专业知识,并组织煤矿1170名管理人员进行闭卷考试,检验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效果;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倒查“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人员培训效果和责任落实等情况,共对104名履职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问责,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合计112.16万元。
五是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对煤矿生产系统、采掘作业点等进行全覆盖对标对表检查后,总结分析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针对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一矿一策”提出意见和建议1829条。同时各“体检”执法组在煤矿现场举办“110工法”、瓦斯治理专题讲座3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近300人参加了讲座,煤矿重大灾害治理路径更加明晰。结合煤矿“体检”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云南局牵头组织修订了《云南省井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表》《云南省露天煤矿事故隐患排查表》,推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印发了《关于加强煤矿高风险作业安全管控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技术管理事项审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充分利用和固化“体检”成果。
宁夏局:强化煤矿安全风险常态化分析
为建立健全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管控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工作,精准、严格管控煤矿变化风险点内的事故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国家矿山安监局宁夏局制定《煤矿安全风险常态化分析研判实施办法》。
《办法》明确,研判对象为煤矿井下各类风险点,重点分析研判存在较高安全风险的变化风险点,包括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安装回撤面、巷修点和煤仓等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地方;范围包括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全部空间和区域。
《办法》强调,主要采用远程或现场方式开展分析研判工作。通过查看“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感知数据,分析重大风险因素,发现超限报警,及时督促煤矿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化解风险;利用“宁夏煤矿分析研判管控信息化平台”数据,分析煤矿对风险点内风险辨识是否全面准确、管控措施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督促企业整改完善。
《办法》还对分析研判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其中采掘工作面变化风险点分析研判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较大以上及恶性事故分析研判涵盖顶板、水害、火灾、瓦斯、安全监控系统保障及其他事故防范等六项内容。
陕西省照金煤矿“6·30”较大顶板事故案例
2022年6月30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照金煤矿(以下简称照金煤矿)发生一起较大顶板事故,造成3人遇难,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7.53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照金煤矿为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证照齐全。矿井属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所采煤层为Ⅱ类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无冲击地压、无地热危害。照金煤矿安全生产整体由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煤集团)委托管理。
二、事故直接原因
照金煤矿掘进过程中揭露风桥假顶,构筑风桥假顶使用的钢轨承载能力不够,风桥假顶变形漏风,违规违章组织工人冒险作业,风桥假顶垮塌,导致事故发生。
三、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川煤集团耀州分公司。一是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违规违章组织工人冒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在发现风桥变形出现漏风后,未按规定及时撤出作业人员;风桥未按设计施工;风险分析研判不足,未将风桥施工作业作为重点风险点开展风险分析研判;管理制度未落实,矿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未按照安全技术措施要求预构筑风桥违规行为失察。二是技术管理混乱。未按技术方案编制风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未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补充编制下穿风桥掘进期间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审查人员把关不严,对措施文本内容和所附图纸不一致问题没有发现,导致施工混乱;措施编制照搬照抄,区队技术员不具备编制过采掘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教育培训不到位。事故发生前已出现风桥漏风、变形垮塌征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不组织撤离、继续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也未及时主动撤离,安全意识淡薄、自保互保意识差。
(二)川煤集团及川煤集团矿业分公司。一是驻矿工作组监管责任不到位,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未及时发现5号车场回风上山皮带上山风桥未按相关要求施工。二是川煤集团矿业分公司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对照金煤矿技术指导、安全督导不到位,对5号车场回风上山皮带上山风桥未按设计施工失察。三是川煤集团承托责任未落实。川煤集团未按照煤矿安全整体托管管理办法要求将照金煤矿纳入统一管理;照金煤矿管理权限下放给矿业分公司,未尽到安全整体托管职责,规避安全监管责任;矿业分公司与鼎能公司合署办公后,未督促矿业分公司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负责煤矿托管业务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三)照金矿业公司。对承托单位监督检查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对托管煤矿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未发现承托方《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核不严、监督执行不力等问题,未发现5号车场回风上山皮带上山风桥未按《安全技术措施》施工、验收等违章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设置不全,未将生产技术部、机电运输部、调度中心等涉及煤矿安全管理的部门纳入。
(四)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方面。一是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对驻矿安监员履职监督不力,两名驻矿安全监管员未严格按照《铜川市耀州区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驻矿安全监管员管理办法的通知》中“驻矿安全监管员每人每月入井检查不得少于16次”的要求下井检查;贯彻落实省市安全会议精神和检查隐患落实整改情况不到位,今年以来未对煤矿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检查前未开展煤矿安全隐患分析,未按照煤矿存在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对川煤集团未严格落实承托方安全管理责任失察,对照金矿业公司未严格落实保证托管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失察。二是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督促指导不够。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及职责任务未重新根据实际分工进行调整,致使安全监管工作落不到实处;未按照国家矿山安监局陕西局加强和改善安全监管建议书要求督促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细化煤矿包保、盯守、巡查工作的工作内容、职责;驻矿安全监管员配备不足。
四、调查处理情况
事故共对29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人;给予26人党纪、政务处分及行政处罚。
将照金煤矿安全生产主体川煤集团耀州分公司纳入联合惩戒,并处罚款150万元。责成耀州区煤炭局分别向耀州区委、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责成耀州区委、区政府分别向铜川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